白酒,作为一个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,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,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,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。
(推荐阅读:用陶坛存酒的?)
01种植文化
中国古代有句名言,叫做:“国家大本,食足为先”。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让我国粮食发展十分完善,种类齐全,而粮食也以美酒这种巧妙的方式回馈了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。目前,酿酒原料主要有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小麦、小米、玉米等。
白酒界有“高梁香、玉米甜、大麦冲、大米净”的说法,概括了几种原料与酒质的关系。
鲁汾酒业所产的清香型白酒,是以吉林白城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。
02酿造文化
制曲、下沙,合序,始出。这里的“曲”即原料小麦,“沙”是原粮高粱。
大部分的白酒,均是采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,纯粮发酵、自然酿造。高粱必须选用颗粒坚实饱满,淀粉含量高,十分有利于白酒多次蒸煮翻烤。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农作物的提供,良好的生态环境、适宜的气候,水源地,都是白酒酿造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。
鲁汾酒业把清香型白酒传统的加工工艺与本地酿造工艺相结合,以固态式酿酒方法生产出的纯高粱清香型白酒,真正的做到了“清蒸排杂、清洁卫生”的特色,并把它独有的“清香甘正醇”的口感发挥到了淋漓尽致!
03储存文化
俗话说,“酒是陈的香”。这种特质在白酒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!
陶坛,从古至今,一直作为储藏白酒的佳容器,陶坛藏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。这是古人的智慧,一直沿用至今。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白酒,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,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,长时间存放,通过时间的沉淀,进行陈化和老熟,再进行勾调。
鲁汾酒业所产的清香型白酒,酿造后放入陶坛封存,帮助它自由呼吸、享蕴精华、自然老熟、成为活酒。
04养生文化
按照中医理论,舌尖为心肺经,舌中为脾胃经,舌根为肾经,左右两边肝胆经。白酒芳香能醒脾提神,甘甜能保脾健胃,酸能护肝扶肝,苦能养心养神。此外,白酒喝后不口干,按《说文解字》,舌边有水为“活”,是生命的佳象征。故白酒之饮食功效,与汉代名医张仲景《伤寒论》“保胃气,存津液”的主题一脉相承。
同时,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,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类的3—4倍,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而53%左右的酒精度,是科学的酒精浓度,加之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,酒度高而不烈,刺激小,有利于健康……
鲁汾酒业所产的清香型白酒是纯粮食酿造,酒后不头疼、不难受、不伤身,少喝强身健体。
05酒道文化
我国是诗的国度,也是酒的故乡。数千年来,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《诗经》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,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,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,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,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,翻开我国的文学史,历代诗词,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。
东晋陶渊明视酒为“佳人”、“情人”、无夕不饮;领一代风骚的曹操,爱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;他的儿子曹丕、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,丝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。羁縻北朝、生平萧杀的庾信,有“开君一壶酒,细酌对春风”等饮酒诗14首,以酒寄情,缠绵悱恻。
北宋初年,范仲淹“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;晏殊“一曲新词酒一杯”;柳永“归来中夜酒醺醺”;元佑时期,欧阳修则“文章太守,挥毫万字,一饮千盅”。
中国白酒,中国的文化符号。
如此丰厚的内涵底蕴,如此渊源的历史文化,
小酌一杯,慢慢品味!
上一条:白酒不止是用来喝的,其它功效你了解吗?你不知道的白酒多种妙用! | 下一条:身为一个存酒爱好者,你知道用陶坛存酒的好处吗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