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的发展
上世纪70年代前,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白酒75%以上,70年代后让位于浓香型白酒。普遍地认为,一是观念滞后,二是科技进步滞后。
80年代汾酒微量成分的检测只有204种,且定性检测多、定量检测少,清香型白酒起到重要呈味作用的有机酸类,只定量分析了乙酸和乳酸,多元醇的检测为空白,且检测结果与品评结果未能结合,所以很难找到好酒、合格酒、等外酒等的各种微量成分之间量比关系,也就很难定义汾酒特征性微量成分。
自1996年8月在杏花村酒都宾馆召开的“清香型白酒协作会成立大会”,至2004年7月仍在杏花村酒都宾馆召开的“清香型类白酒研讨会”,时隔近8年。在成立大会上许多已指出,上世纪70年代前,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占白酒75%以上,70年代后让位于浓香型白酒。认为清香型白酒清香优雅,口味好,卫生指标好,容易与口味接轨,发展前景广阔,并殷切地期望,清香型白酒能再展当年雄风,再铸当年辉煌。然而8年过去,属于清香型类白酒的小曲清香、二锅头、青稞酒、老白干型,虽有所好转,但依旧起色不大,反思其发展滞后的原因,较普遍地认为,一是观念滞后,二是科技进步滞后,两者互为因果,相辅相成。笔者就以上认识,谈几点浅见,以求抛砖引玉,批评指正
白酒的发展
上一条:鲁汾酒业逆势而上的秘密?聚焦根据地、放眼全中国! | 下一条:状元红的定义 |